当前位置: 首页 就业技巧

毕业求职套路多 职场新人怎么办?

时间:2021/4/19 来源:本站 发布人:就业处信息管理员

当前,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,毕业生社会经验少,求职心切,一些不法机构便抓住这些弱点和心理,打着招聘的“幌子”,做着诈骗的勾当,设计各种套路和骗局。大学生一旦上当受骗,轻则误事伤财丢面子,重则泄露个人隐私,影响征信,甚至会因为被盗用信息而背上巨债。

面对形形色色穿着隐身衣的职场骗局,高校毕业生要切实提高警惕。

第一,增强风险意识。对要求缴纳高额“培训费”“会员费”“押金”“加盟费”或者巧立名目不断收费的工作,尽量不做。多数情况下,正规的企业不会乱收费,也不会给出“舍小钱、赚大钱”的承诺。我国《劳动合同法》第9条明确规定: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,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。所以,如果遇到还没入职,就开始收取费用的公司,大学生一定要加强防范,避免入坑。

第二,提高鉴别能力。一些打着广告承诺工作简单、低风险、高回报的职位,大部分都是骗局。轻轻松松就能赚大钱,往往不可信。要知道,看似天上掉落的“馅饼”,更多的是“陷阱”和“雷区”。

第三,保护好个人信息。求职过程中要保管好个人证件,不要随意将身份证、学生证、毕业证、银行卡等交给公司、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保管,防止隐私泄露或者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用。求职者要学会分辨求职网站的安全性和信息的真实性,即便是很多正规网站和平台,也可能有骗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,切莫对平台太过放心而放松了原本的警惕。

第四,懂得基本规范。毕业生在求职时,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,提高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。在正式进入单位之前,要谨慎鉴定劳动合同,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和审核,是否在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之内,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、“天眼查”等平台和软件查看企业资质,是否有严重违法失信行为;二看书面或者协议的字句是否准确、清楚,不能用缩写、简写。替代或包含糊文字表达;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,例如合同期限、工作内容、劳动保护、劳动条件、薪酬待遇、社会保险和福利及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、违反劳动合同等责任等,以免误入骗子的陷阱。

第五,学会用法维权。当毕业生发现自己上当受骗,要第一时间报案,寻求法律保护,维权正当权益。由于劳务诈骗往往涉及公安、网信、工商、入社等部门,若被投诉对象为合法机构,求职者可以向人社部门寻求帮助;如遭遇网络非法借贷、网络传销等,应第一时间向工商、网信等部门举报;若求职受骗情况特别严重、诈骗金额较高,可以到公安部门进行报案。